• 墨菲定律

    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20、计划没有变化快。
    21、欠帐总是要还的。
    22、做恶总是要遭报应的,现在未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23、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4、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25、你越是害怕的事物,就越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26、往往等公车太久没来,就走了的人,刚走公车就来了。
    27、关键时刻掉链子。
    28、越想要什么就越能得到什么。
    29、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原则

    1、 绝不考虑Web形态,一切考虑都基于APP。

    2、 产品优先级:

    (1)有趣高于功能。产品必须有趣,必须Cool,才可能形成传播和口碑。

    (2)功能高于交互。明确的功能满足明确的需求,用户不会在意炫酷交互效果。

    (3)交互高于UI。便捷、快速的交互设计为先,围绕具体功能实现UI,而非有优质UI方案为此专门设立一个功能。

    3、 聚焦:一个APP只做一件事情,一个大而全的APP意味着全面的平庸。

    4、 永远一维化:让用户在一个维度里解决具体的问题,Twitter的Timeline就是一个好的范例。而类似Facebook、Path那样的滑出式菜单则是一个灾难,因为这使得产品拥有两个维度,加大了用户理解的困难。

    5、 保持主干清晰,枝干适度。产品的主要功能架构是产品的骨骼,它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不可以轻易变更,让用户无所适从。次要功能丰富主干,不可以喧宾夺主,尽量隐藏起来,而不要放在一级页面。

    6、 不要让用户选择。同一个页面之内,有多个入口;同一个功能,有多个实现方式;同一个界面,有多个展示方式。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痛苦而非享受,因为他们只会因此而感觉到困惑和恐惧。用户宁可采取重复操作漫长而固定的操作路径,也不愿意使用多变的快捷方式。

    7、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8、 拒绝个性化。除了依靠设计特色而立身的APP,换肤一类的个性化设计,除了让产品经理幻觉自己做了许多工作而自我满足之外,没有任何价值。它只能证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因为自信的产品经理凭借默认皮肤就可以满足用户。延伸开去,一个好的产品,其功能应该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无需为地区做特别定制化。

    9、 产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性中的贪嗔痴,这是用户的痛点。能把握住之后,产品经理应该超越其上,用产品帮助人们得以解脱。

    10、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不去迎合上司,不去讨好用户,不去取悦自己。

    11、分类!分类!分类!这是产品经理在确定产品主要功能构架之后,唯一应该为用户做的事情。分类无助于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但是可以帮助用户认知产品和周边的世界。

    12、永远围绕功能而做设计,永远不要倒过来做这件事情。

    13、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不受用户认可,做加法也无济于事。

    14、想不清楚一个功能点之前,宁可不做。

    15、千万不要让用户在产品里“管理”什么。

  • 使用nginx作图片服务器的访问权限控制

    说到访问权限控制,很多看了nginx相关文章的朋友都会自然联想到X-Accel-Redirect这个头。这个头有个缺陷,就是所有的访问都会先经过一个fastcgi来判断权限。在下载系统上,用这个方法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在访问量非常大的图片服务器,单单用这个方法会使大量无需权限判定的图片也经过一个fastcgi处理,多此一举并且无端耗费大量的资源。虽然X-Accel-Redirect是一个新的方案,但是并不代表它能很好的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也不妨碍继续思考解决问题的其它办法。

    图片服务器加上权限判断主要用于博客和相册这样的系统。在网上稍微观察,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的博客相册等系统并没有针对图片本身加入权限判断,而仅仅是将网页部分的权限控制住。这样的话很多网友将其图片加锁,实际上此图片在外部仍有办法打开。我估计此原因有其一是实现起来有性能问题,其二是诸多网站将图片放置到CDN上,而CDN并没有对此有相应的方案的缘故。走了一圈发现只有QQ空间在用带权限的图片,而它看上去是直接用fastcgi实现的,性能居然还不错,佩服一下。

    下文单纯解决性能问题,其思路是在访问图片附近放置一个控制文件,通过nginx判断决定是否要到fastcgi认证,其原理类似apache的.htaccess。有用到CDN的,因为CDN多数是squid,要加入清理squid缓存的机制。

    1、针对单一图片的控制

    如果图片按照哈希结构放置,那么用户的图片加锁后要把每一张图片都加上控制文件,如果该用户图片较多,写入时稍嫌多些。

    比如有一张图:

    /data/image/a/z/asdfqerqwegasd.jpg

    写上一个空文件:

    /data/image/a/z/asdfqerqwegasd.jpg.lock

    然后在nginx配置判断:

    location / {
    root /data/image/;
    if ( -f “${request_filename}.lock” )
    {
    #rewrite ^(.*)$ http://www.sudone.com/access.jsp?url=$1 last;
    return 403;#test
    }
    }

    这样,只要在图片旁边有一个.lock文件,就会访问到403 Forbidden;使用rewrite会将图片链接和cookie定位到后端,由后端返回判定结果X-Accel-Redirect头或者重定向到另外一个jsp去填密码。

    2、针对目录的控制

    如果图片是按照目录放置,那么配置会稍微复杂一些。

    location / {
    root /data/image/;
    if ( $request_filename ~ ^(.*)/[^/]*$ ){
    set $dir $1;
    }
    if ( -f “${dir}/lock” )
    {
    #rewrite ^(.*)$ http://www.sudone.com/access.jsp?url=$1 last;
    return 403;#test
    }
    }

    首先用正则表达式取出图片路径的目录,然后带上控制文件名判断此文件是否存在,这样只要在图片的目录中放置一个名叫lock的空文件就能控制完整个目录:

    /data/image/a/z/lock

    测试一下,效果不错,只要控制文件存在,访问立刻403;删去控制文件,访问正常。

  • Rewrite 伪静态规则 在线Apache转换为Nginx

    http://www.anilcetin.com/convert-apache-htaccess-to-nginx/

  • 线上nginx配置模块

    湖州4

    configure arguments:

    –prefix=/etc/nginx/

    –sbin-path=/usr/sbin/nginx

    –conf-path=/etc/nginx/nginx.conf

    –error-log-path=/var/log/nginx/error.log

    –http-log-path=/var/log/nginx/access.log

    –pid-path=/var/run/nginx.pid

    –lock-path=/var/run/nginx.lock

    –http-client-body-temp-path=/var/cache/nginx/client_temp

    –http-proxy-temp-path=/var/cache/nginx/proxy_temp

    –http-fastcgi-temp-path=/var/cache/nginx/fastcgi_temp

    –http-uwsgi-temp-path=/var/cache/nginx/uwsgi_temp

    –http-scgi-temp-path=/var/cache/nginx/scgi_temp

    –user=nginx

    –group=nginx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http_realip_module

    –with-http_addition_module

    –with-http_sub_module

    –with-http_dav_module

    –with-http_flv_module

    –with-http_mp4_module

    –with-http_gzip_static_module

    –with-http_random_index_module

    –with-http_secure_link_module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mail –with-mail_ssl_module

    –with-file-aio

    –with-ipv6

    –with-cc-opt=’-O2 -g’

    –add-module=./src/nginx-http-concat

    –add-module=./src/ngx_devel_kit

    –add-module=./src/lua-module

    测试199

    configure arguments:

    –prefix=/etc/nginx –

    -conf-path=/etc/nginx/nginx.conf

    –error-log-path=/var/log/nginx/error.log

    –http-client-body-temp-path=/var/lib/nginx/body

    –http-fastcgi-temp-path=/var/lib/nginx/fastcgi

    –http-log-path=/var/log/nginx/access.log

    –http-proxy-temp-path=/var/lib/nginx/proxy

    –http-scgi-temp-path=/var/lib/nginx/scgi

    –http-uwsgi-temp-path=/var/lib/nginx/uwsgi

    –lock-path=/var/lock/nginx.lock

    –pid-path=/var/run/nginx.pid

    –with-debug

    –with-http_addition_module

    –with-http_gzip_static_module

    –with-http_realip_module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http_sub_module

    –with-ipv6 –with-sha1=/usr/include/openssl

    –with-md5=/usr/include/openssl

    –add-module=/home/pougin/b/nginx-1.2.1/modules/nginx-echo

    –add-module=/home/pougin/b/nginx-1.2.1/modules/nginx-upstream-fair

    –add-module=/home/pougin/b/nginx-1.2.1/modules/nginx-http-concat

    –add-module=/home/pougin/fastdfs-nginx-module/src

  • tibet

    30日14:35 抵达西藏

    D1,拉萨,布宫,大昭寺,逛逛八角街

    D2,拉萨—羊湖—江孜—日喀则

    (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宗山古堡,白居寺)

    D3,日喀则—定日—珠峰

    (景点:珠峰,绒布寺)

    D4,珠峰—日喀则

    (景点:扎什伦布寺)

    D5,日喀则—羊八井—纳木错

    (景点: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

    D6,纳木错—拉萨

    对应海拔:

    拉萨:3650

    八一:2900

    泽当:3560

    江孜:4000

    日喀则:3850

    珠峰大本营:5200

    拉孜:4000

    纳木错:4718

  • 笑话

    1.两位棋手一动不动地在棋盘前已经沉默地坐了五个钟头了。 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每粒棋子。
    突然,一位棋手说:“原则上我是反对在下棋时说话的,但是我现在不得不开口问:我们到底该谁先下一步棋?”
    2.某日,一个对中文略知一二的老外去某工厂参观。
    半路当中,厂长说:“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
    老外不懂这句中文,问翻译:“方便是什么意思。”
    翻译说,“就是去厕所。”老外:“哦……”
    参观结束,厂长热情地对老外说:“下次你方便的时候一起吃饭!”
    老外一脸不高兴,用生硬的中文说:“我在方便的时候从来不吃饭!”

    樱子跟小强说:“今天考试的时候我踢你一下,你就要给我瞄一下。 ”到了考试的时候,樱子踢了小强一下,小强便回答:喵!

    甲:你年薪多少?乙:1000万。甲:那一个月有80万多哦!乙:是的,这是基本工资。甲:不错嘛,做什么的?乙:做梦的 ……

    一美女从的士上下来,把照相机落在后座了。司机见状赶忙把头伸出窗外,冲着美女喊:“小姐,你相机~。” 美女一脸红,扭过头骂道:“你TMD像鸭!” 然后的士走了。然后美女追着喊:“师傅,我相机,我相机……”

    甲:老同学,好久不见了,你的女朋友小丽还好吗?乙:(得意洋洋):哈哈,她早就不是我的女朋友了!甲:嗯,你早该这样了,在大学时,我就听说她跟咱们班里好几个男生有染,想当年我还和她有过一腿呢!乙脸色铁青,半晌才低声吐出几个字:她现在是我的老婆…

    A:你的仇人和情敌同时掉入水里,有个板砖你砸谁?B:思考了一会。B:谁救砸谁。

    一天一个非洲人走在沙漠上,看到一个神灯,捡起便擦。
    出现了一个精灵说:“我可以实现你三个愿望。”
    非洲人说:“我要变白,我要天天可以喝到水,我要天天看到女人的屁股。”
    说完“碰”的一声他变成了一个马桶。

    一司机大雾天晚上迷了路,隐隐约约看见路边有一个路标,就把车停崴下来。可是雾太大,怎么也看不见写的什么字。于是决定爬上去看看。好不容易爬到顶上,终于看清上面的字:油漆未干。

    公园有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老公: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疼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女孩又撒娇的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又问这回还疼吗女孩很开心的说:不痛了!旁边一老太太站着看了半天了,忍不住了,上前就问小伙子说:小伙子你真神了,你能治痔疮不能。

    几个人在高尔夫更衣室,一手机响很久,一男人按了免提键。女:亲爱的你在俱乐部吗?男:在。女:我看到一辆宝马才不到两百万。 男人:买 。女:还有那个楼盘又放盘了,6万一平。男:买。女:好爱你。男:也爱你。
旁边男人敬佩得目瞪口呆。男人挂了电话,问:这是谁的手机?

    某剩女在一次相亲时拐弯抹角地打听男方家底:“你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男方回答:“飞机,动车。” 女方觉得男方属于高档商务白领,遂嫁之。 婚后发现男方是个民工,骑一辆破自行车上下班。 女怒道:“当初你竟然骗我。” 男茫然答道:“没骗你啊,我说的就是非机动车呀。”

  • 关于Nginx的一些优化(突破十万并发)

    worker_processes 8;

    nginx进程数,建议按照cpu数目来指定,一般为它的倍数。

    worker_cpu_affinity 00000001 00000010 00000100 00001000 00010000 00100000 01000000 10000000;

    为每个进程分配cpu,上例中将8个进程分配到8个cpu,当然可以写多个,或者将一个进程分配到多个cpu。

    worker_rlimit_nofile 102400;

    这个指令是指当一个nginx进程打开的最多文件描述符数目,理论值应该是最多打开文件数(ulimit -n)与nginx进程数相除,但是nginx分配请求并不是那么均匀,所以最好与ulimit -n的值保持一致。

    use epoll;

    使用epoll的I/O模型,这个不用说了吧。

    worker_connections 102400;

    每个进程允许的最多连接数,理论上每台nginx服务器的最大连接数为worker_processes*worker_connections。

    keepalive_timeout 60;

    keepalive超时时间。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4k;

    客户端请求头部的缓冲区大小,这个可以根据你的系统分页大小来设置,一般一个请求的头部大小不会超过1k,不过由于一般系统分页都要大于1k,所以这里设置为分页大小。分页大小可以用命令getconf PAGESIZE取得。

    open_file_cache max=102400 inactive=20s;

    这个将为打开文件指定缓存,默认是没有启用的,max指定缓存数量,建议和打开文件数一致,inactive是指经过多长时间文件没被请求后删除缓存。

    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

    这个是指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缓存的有效信息。

    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

    open_file_cache指令中的inactive参数时间内文件的最少使用次数,如果超过这个数字,文件描述符一直是在缓存中打开的,如上例,如果有一个文件在inactive时间内一次没被使用,它将被移除。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timewait的数量,默认是18000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允许系统打开的端口范围。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启用timewait快速回收。

    net.ipv4.tcp_tw_reuse = 1

    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

    net.core.somaxconn = 262144

    web应用中listen函数的backlog默认会给我们内核参数的net.core.somaxconn限制到128,而nginx定义的NGX_LISTEN_BACKLOG默认为511,所以有必要调整这个值。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262144

    每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送到队列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262144

    系统中最多有多少个TCP套接字不被关联到任何一个用户文件句柄上。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孤儿连接将即刻被复位并打印出警告信息。这个限制仅仅是为了防止简单的DoS攻击,不能过分依靠它或者人为地减小这个值,更应该增加这个值(如果增加了内存之后)。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记录的那些尚未收到客户端确认信息的连接请求的最大值。对于有128M内存的系统而言,缺省值是1024,小内存的系统则是128。

    net.ipv4.tcp_timestamps = 0

    时间戳可以避免序列号的卷绕。一个1Gbps的链路肯定会遇到以前用过的序列号。时间戳能够让内核接受这种“异常”的数据包。这里需要将其关掉。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1

    为了打开对端的连接,内核需要发送一个SYN并附带一个回应前面一个SYN的ACK。也就是所谓三次握手中的第二次握手。这个设置决定了内核放弃连接之前发送SYN+ACK包的数量。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1

    在内核放弃建立连接之前发送SYN包的数量。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

    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对端可以出错并永远不关闭连接,甚至意外当机。缺省值是60秒。2.2 内核的通常值是180秒,你可以按这个设置,但要记住的是,即使你的机器是一个轻载的WEB服务器,也有因为大量的死套接字而内存溢出的风险,FIN- WAIT-2的危险性比FIN-WAIT-1要小,因为它最多只能吃掉1.5K内存,但是它们的生存期长些。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

    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

    net.ipv4.ip_forward = 0
    net.ipv4.conf.default.rp_filter = 1
    net.ipv4.conf.default.accept_source_route = 0
    kernel.sysrq = 0
    kernel.core_uses_pid = 1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kernel.msgmnb = 65536
    kernel.msgmax = 65536
    kernel.shmmax = 68719476736
    kernel.shmall = 4294967296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net.ipv4.tcp_sack = 1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1
    net.ipv4.tcp_rmem = 4096        87380   4194304
    net.ipv4.tcp_wmem = 4096        16384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8388608
    net.core.rmem_default = 8388608
    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
    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262144
    net.core.somaxconn = 262144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327680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net.ipv4.tcp_timestamps = 0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1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1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mem = 94500000 915000000 927000000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user  www www;
    worker_processes 8;
    worker_cpu_affinity 00000001 00000010 00000100 00001000 00010000 00100000 01000000;
    error_log  /www/log/nginx_error.log  crit;
    pid        /usr/local/nginx/nginx.pid;
    worker_rlimit_nofile 204800;
    
    events
    {
      use epoll;
      worker_connections 204800;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charset  utf-8;
    
      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2k;
      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4k;
      client_max_body_size 8m;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keepalive_timeout 60;
    
      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fastcgi_cache levels=1:2
       keys_zone=TEST:10m
       inactive=5m;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
      fastcgi_send_timeout 300;
      fastcgi_read_timeout 300;
      fastcgi_buffer_size 16k;
      fastcgi_buffers 16 16k;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6k;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6k;
      fastcgi_cache TEST;
      fastcgi_cache_valid 200 302 1h;
      fastcgi_cache_valid 301 1d;
      fastcgi_cache_valid any 1m;
      fastcgi_cache_min_uses 1;
      fastcgi_cache_use_stale error timeout invalid_header http_500;
    
      open_file_cache max=204800 inactive=20s;
      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
      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
    
      tcp_nodelay on;
    
      gzip on;
      gzip_min_length  1k;
      gzip_buffers     4 16k;
      gzip_http_version 1.0;
      gzip_comp_level 2;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gzip_vary on;
    
      server
      {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ad.test.com;
        index index.php index.htm;
        root  /www/html/;
    
        location /status
        {
            stub_status on;
        }
    
        location ~ .*\.(php|php5)?$
        {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include fcgi.conf;
        }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js|css)$
        {
          expires      30d;
        }
    
        log_format  access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www/log/access.log  access;
          }
    }
    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fastcgi_cache levels=1:2 keys_zone=TEST:10m inactive=5m;

    这个指令为FastCGI缓存指定一个路径,目录结构等级,关键字区域存储时间和非活动删除时间。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

    指定连接到后端FastCGI的超时时间。

    fastcgi_send_timeout 300;

    向FastCGI传送请求的超时时间,这个值是指已经完成两次握手后向FastCGI传送请求的超时时间。

    fastcgi_read_timeout 300;

    接收FastCGI应答的超时时间,这个值是指已经完成两次握手后接收FastCGI应答的超时时间。

    fastcgi_buffer_size 16k;

    指定读取FastCGI应答第一部分需要用多大的缓冲区,这里可以设置为fastcgi_buffers指令指定的缓冲区大小,上面的指令指定它将使用1个16k的缓冲区去读取应答的第一部分,即应答头,其实这个应答头一般情况下都很小(不会超过1k),但是你如果在fastcgi_buffers指令中指定了缓冲区的大小,那么它也会分配一个fastcgi_buffers指定的缓冲区大小去缓存。

    fastcgi_buffers 16 16k;

    指定本地需要用多少和多大的缓冲区来缓冲FastCGI的应答,如上所示,如果一个php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为256k,则会为其分配16个16k的缓冲区来缓存,如果大于256k,增大于256k的部分会缓存到fastcgi_temp指定的路径中,当然这对服务器负载来说是不明智的方案,因为内存中处理数据速度要快于硬盘,通常这个值的设置应该选择一个你的站点中的php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的中间值,比如你的站点大部分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为256k就可以把这个值设置为16 16k,或者4 64k 或者64 4k,但很显然,后两种并不是好的设置方法,因为如果产生的页面只有32k,如果用4 64k它会分配1个64k的缓冲区去缓存,而如果使用64 4k它会分配8个4k的缓冲区去缓存,而如果使用16 16k则它会分配2个16k去缓存页面,这样看起来似乎更加合理。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32k;

    这个指令我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只知道默认值是fastcgi_buffers的两倍。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32k;

    在写入fastcgi_temp_path时将用多大的数据块,默认值是fastcgi_buffers的两倍。

    fastcgi_cache TEST

    开启FastCGI缓存并且为其制定一个名称。个人感觉开启缓存非常有用,可以有效降低CPU负载,并且防止502错误。但是这个缓存会引起很多问题,因为它缓存的是动态页面。具体使用还需根据自己的需求。

    fastcgi_cache_valid 200 302 1h;
    fastcgi_cache_valid 301 1d;
    fastcgi_cache_valid any 1m;

    为指定的应答代码指定缓存时间,如上例中将200,302应答缓存一小时,301应答缓存1天,其他为1分钟。

    fastcgi_cache_min_uses 1;

    缓存在fastcgi_cache_path指令inactive参数值时间内的最少使用次数,如上例,如果在5分钟内某文件1次也没有被使用,那么这个文件将被移除。

    fastcgi_cache_use_stale error timeout invalid_header http_500;

    不知道这个参数的作用,猜想应该是让nginx知道哪些类型的缓存是没用的。 以上为nginx中FastCGI相关参数,另外,FastCGI自身也有一些配置需要进行优化,如果你使用php-fpm来管理FastCGI,可以修改配置文件中的以下值:

    <value name="max_children">60</value>

    同时处理的并发请求数,即它将开启最多60个子线程来处理并发连接。

    <value name="rlimit_files">102400</value>

    最多打开文件数。

    <value name="max_requests">204800</value>

    每个进程在重置之前能够执行的最多请求数。

  • PHP-redis中文文档

    phpredis是php的一个扩展,效率是相当高有链表排序功能,对创建内存级的模块业务关系很有用;以下是redis官方提供的命令使用技巧:

    下载地址如下:

    https://github.com/owlient/phpredis(支持redis 2.0.4)

    Redis::__construct构造函数
    $redis = new Redis();

    connect, open 链接redis服务
    参数
    host
    : string,服务地址
    port
    : int,端口号
    timeout
    : float,链接时长 (可选, 默认为 0 ,不限链接时间)
    注: 在redis.conf中也有时间,默认为300

    pconnect, popen 不会主动关闭的链接
    参考上面

    setOption 设置redis模式

    getOption 查看redis设置的模式

    ping 查看连接状态

    get 得到某个key的值(string值)
    如果该key不存在,return false

    set 写入key 和 value(string值)
    如果写入成功,return ture

    setex 带生存时间的写入值
    $redis->setex(‘key’, 3600, ‘value’); // sets key → value, with 1h TTL.

    setnx 判断是否重复的,写入值
    $redis->setnx(‘key’, ‘value’);
    $redis->setnx(‘key’, ‘value’);

    delete  删除指定key的值
    返回已经删除key的个数(长整数)
    $redis->delete(‘key1’, ‘key2’);
    $redis->delete(array(‘key3’, ‘key4’, ‘key5’));

    ttl
    得到一个key的生存时间

    persist
    移除生存时间到期的key
    如果key到期 true 如果不到期 false

    mset (redis版本1.1以上才可以用)
    同时给多个key赋值
    $redis->mset(array(‘key0’ => ‘value0’, ‘key1’ => ‘value1’));

    multi, exec, discard
    进入或者退出事务模式
    参数可选Redis::MULTI或Redis::PIPELINE. 默认是 Redis::MULTI
    Redis::MULTI:将多个操作当成一个事务执行
    Redis::PIPELINE:让(多条)执行命令简单的,更加快速的发送给服务器,但是没有任何原子性的保证
    discard:删除一个事务
    返回值
    multi(),返回一个redis对象,并进入multi-mode模式,一旦进入multi-mode模式,以后调用的所有方法都会返回相同的对象,只到exec()方法被调用。

    watch, unwatch (代码测试后,不能达到所说的效果)
    监测一个key的值是否被其它的程序更改。如果这个key在watch 和 exec (方法)间被修改,这个 MULTI/EXEC 事务的执行将失败(return false)
    unwatch  取消被这个程序监测的所有key
    参数,一对key的列表
    $redis->watch(‘x’);

    $ret = $redis->multi() ->incr(‘x’) ->exec();

    subscribe *
    方法回调。注意,该方法可能在未来里发生改变

    publish *
    发表内容到某一个通道。注意,该方法可能在未来里发生改变

    exists
    判断key是否存在。存在 true 不在 false

    incr, incrBy
    key中的值进行自增1,如果填写了第二个参数,者自增第二个参数所填的值
    $redis->incr(‘key1’);
    $redis->incrBy(‘key1’, 10);

    decr, decrBy
    做减法,使用方法同incr

    getMultiple
    传参
    由key组成的数组
    返回参数
    如果key存在返回value,不存在返回false
    $redis->set(‘key1’, ‘value1’); $redis->set(‘key2’, ‘value2’); $redis->set(‘key3’, ‘value3’); $redis->getMultiple(array(‘key1’, ‘key2’, ‘key3’));
    $redis->lRem(‘key1’, ‘A’, 2);
    $redis->lRange(‘key1’, 0, -1);

    list相关操作
    lPush
    $redis->lPush(key, value);
    在名称为key的list左边(头)添加一个值为value的 元素

    rPush
    $redis->rPush(key, value);
    在名称为key的list右边(尾)添加一个值为value的 元素

    lPushx/rPushx
    $redis->lPushx(key, value);
    在名称为key的list左边(头)/右边(尾)添加一个值为value的元素,如果value已经存在,则不添加

    lPop/rPop
    $redis->lPop(‘key’);
    输出名称为key的list左(头)起/右(尾)起的第一个元素,删除该元素

    blPop/brPop
    $redis->blPop(‘key1’, ‘key2’, 10);
    lpop命令的block版本。即当timeout为0时,若遇到名称为key i的list不存在或该list为空,则命令结束。如果timeout>0,则遇到上述情况时,等待timeout秒,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则对keyi+1开始的list执行pop操作

    lSize
    $redis->lSize(‘key’);
    返回名称为key的list有多少个元素

    lIndex, lGet
    $redis->lGet(‘key’, 0);
    返回名称为key的list中index位置的元素

    lSet
    $redis->lSet(‘key’, 0, ‘X’);
    给名称为key的list中index位置的元素赋值为value

    lRange, lGetRange
    $redis->lRange(‘key1’, 0, -1);
    返回名称为key的list中start至end之间的元素(end为 -1 ,返回所有)

    lTrim, listTrim
    $redis->lTrim(‘key’, start, end);
    截取名称为key的list,保留start至end之间的元素

    lRem, lRemove
    $redis->lRem(‘key’, ‘A’, 2);
    删除count个名称为key的list中值为value的元素。count为0,删除所有值为value的元素,count>0从头至尾删除count个值为value的元素,count<0从尾到头删除|count|个值为value的元素

    lInsert
    在名称为为key的list中,找到值为pivot 的value,并根据参数Redis::BEFORE | Redis::AFTER,来确定,newvalue 是放在 pivot 的前面,或者后面。如果key不存在,不会插入,如果 pivot不存在,return -1
    $redis->delete(‘key1’); $redis->lInsert(‘key1’, Redis::AFTER, ‘A’, ‘X’); $redis->lPush(‘key1’, ‘A’); $redis->lPush(‘key1’, ‘B’); $redis->lPush(‘key1’, ‘C’); $redis->lInsert(‘key1’, Redis::BEFORE, ‘C’, ‘X’);
    $redis->lRange(‘key1’, 0, -1);
    $redis->lInsert(‘key1’, Redis::AFTER, ‘C’, ‘Y’);
    $redis->lRange(‘key1’, 0, -1);
    $redis->lInsert(‘key1’, Redis::AFTER, ‘W’, ‘value’);

    rpoplpush
    返回并删除名称为srckey的list的尾元素,并将该元素添加到名称为dstkey的list的头部
    $redis->delete(‘x’, ‘y’);
    $redis->lPush(‘x’, ‘abc’); $redis->lPush(‘x’, ‘def’); $redis->lPush(‘y’, ‘123’); $redis->lPush(‘y’, ‘456’); // move the last of x to the front of y. var_dump($redis->rpoplpush(‘x’, ‘y’));
    var_dump($redis->lRange(‘x’, 0, -1));
    var_dump($redis->lRange(‘y’, 0, -1));

    string(3) “abc”
    array(1) { [0]=> string(3) “def” }
    array(3) { [0]=> string(3) “abc” [1]=> string(3) “456” [2]=> string(3) “123” }

    SET操作相关
    sAdd
    向名称为key的set中添加元素value,如果value存在,不写入,return false
    $redis->sAdd(key , value);

    sRem, sRemove
    删除名称为key的set中的元素value
    $redis->sAdd(‘key1’ , ‘set1’);
    $redis->sAdd(‘key1’ , ‘set2’);
    $redis->sAdd(‘key1’ , ‘set3’);
    $redis->sRem(‘key1’, ‘set2’);

    sMove
    将value元素从名称为srckey的集合移到名称为dstkey的集合
    $redis->sMove(seckey, dstkey, value);

    sIsMember, sContains
    名称为key的集合中查找是否有value元素,有ture 没有 false
    $redis->sIsMember(key, value);

    sCard, sSize
    返回名称为key的set的元素个数

    sPop
    随机返回并删除名称为key的set中一个元素

    sRandMember
    随机返回名称为key的set中一个元素,不删除

    sInter
    求交集

    sInterStore
    求交集并将交集保存到output的集合
    $redis->sInterStore(‘output’, ‘key1’, ‘key2’, ‘key3’)

    sUnion
    求并集
    $redis->sUnion(‘s0’, ‘s1’, ‘s2’);
    s0,s1,s2 同时求并集

    sUnionStore
    求并集并将并集保存到output的集合
    $redis->sUnionStore(‘output’, ‘key1’, ‘key2’, ‘key3’);

    sDiff
    求差集

    sDiffStore
    求差集并将差集保存到output的集合

    sMembers, sGetMembers
    返回名称为key的set的所有元素

    sort
    排序,分页等
    参数
    ‘by’ => ‘some_pattern_*’,
    ‘limit’ => array(0, 1),
    ‘get’ => ‘some_other_pattern_*’ or an array of patterns,
    ‘sort’ => ‘asc’ or ‘desc’,
    ‘alpha’ => TRUE,
    ‘store’ => ‘external-key’
    例子
    $redis->delete(‘s’); $redis->sadd(‘s’, 5); $redis->sadd(‘s’, 4); $redis->sadd(‘s’, 2); $redis->sadd(‘s’, 1); $redis->sadd(‘s’, 3);
    var_dump($redis->sort(‘s’)); // 1,2,3,4,5
    var_dump($redis->sort(‘s’, array(‘sort’ => ‘desc’))); // 5,4,3,2,1
    var_dump($redis->sort(‘s’, array(‘sort’ => ‘desc’, ‘store’ => ‘out’))); // (int)5

    string命令
    getSet
    返回原来key中的值,并将value写入key
    $redis->set(‘x’, ’42’);
    $exValue = $redis->getSet(‘x’, ‘lol’); // return ’42’, replaces x by ‘lol’
    $newValue = $redis->get(‘x’)’ // return ‘lol’

    append
    string,名称为key的string的值在后面加上value
    $redis->set(‘key’, ‘value1’);
    $redis->append(‘key’, ‘value2’);
    $redis->get(‘key’);

    getRange (方法不存在)
    返回名称为key的string中start至end之间的字符
    $redis->set(‘key’, ‘string value’);
    $redis->getRange(‘key’, 0, 5);
    $redis->getRange(‘key’, -5, -1);

    setRange (方法不存在)
    改变key的string中start至end之间的字符为value
    $redis->set(‘key’, ‘Hello world’);
    $redis->setRange(‘key’, 6, “redis”);
    $redis->get(‘key’);

    strlen
    得到key的string的长度
    $redis->strlen(‘key’);

    getBit/setBit
    返回2进制信息

    zsetsorted set)操作相关
    zAdd(key, score, member):向名称为key的zset中添加元素member,score用于排序。如果该元素已经存在,则根据score更新该元素的顺序。
    $redis->zAdd(‘key’, 1, ‘val1’);
    $redis->zAdd(‘key’, 0, ‘val0’);
    $redis->zAdd(‘key’, 5, ‘val5’);
    $redis->zRange(‘key’, 0, -1); // array(val0, val1, val5)

    zRange(key, start, end,withscores):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元素已按score从小到大排序)中的index从start到end的所有元素
    $redis->zAdd(‘key1’, 0, ‘val0’);
    $redis->zAdd(‘key1’, 2, ‘val2’);
    $redis->zAdd(‘key1’, 10, ‘val10’);
    $redis->zRange(‘key1’, 0, -1); // with scores $redis->zRange(‘key1’, 0, -1, true);

    zDelete, zRem
    zRem(key, member) :删除名称为key的zset中的元素member
    $redis->zAdd(‘key’, 0, ‘val0’);
    $redis->zAdd(‘key’, 2, ‘val2’);
    $redis->zAdd(‘key’, 10, ‘val10’);
    $redis->zDelete(‘key’, ‘val2’);
    $redis->zRange(‘key’, 0, -1);

    zRevRange(key, start, end,withscores):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元素已按score从大到小排序)中的index从start到end的所有元素.withscores: 是否输出socre的值,默认false,不输出
    $redis->zAdd(‘key’, 0, ‘val0’);
    $redis->zAdd(‘key’, 2, ‘val2’);
    $redis->zAdd(‘key’, 10, ‘val10’);
    $redis->zRevRange(‘key’, 0, -1); // with scores $redis->zRevRange(‘key’, 0, -1, true);

    zRangeByScore, zRevRangeByScore
    $redis->zRangeByScore(key, star, end, array(withscores, limit ));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中score >= star且score <= end的所有元素

    zCount
    $redis->zCount(key, star, end);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中score >= star且score <= end的所有元素的个数

    zRemRangeByScore, zDeleteRangeByScore
    $redis->zRemRangeByScore(‘key’, star, end);
    删除名称为key的zset中score >= star且score <= end的所有元素,返回删除个数

    zSize, zCard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的所有元素的个数

    zScore
    $redis->zScore(key, val2);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中元素val2的score

    zRank, zRevRank
    $redis->zRevRank(key, val);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元素已按score从小到大排序)中val元素的rank(即index,从0开始),若没有val元素,返回“null”。zRevRank 是从大到小排序

    zIncrBy
    $redis->zIncrBy(‘key’, increment, ‘member’);
    如果在名称为key的zset中已经存在元素member,则该元素的score增加increment;否则向集合中添加该元素,其score的值为increment

    zUnion/zInter
    参数
    keyOutput
    arrayZSetKeys
    arrayWeights
    aggregateFunction
    Either “SUM”, “MIN”, or “MAX”: defines the behaviour to use on duplicate entries during the zUnion.
    对N个zset求并集和交集,并将最后的集合保存在dstkeyN中。对于集合中每一个元素的score,在进行AGGREGATE运算前,都要乘以对于的WEIGHT参数。如果没有提供WEIGHT,默认为1。默认的AGGREGATE是SUM,即结果集合中元素的score是所有集合对应元素进行SUM运算的值,而MIN和MAX是指,结果集合中元素的score是所有集合对应元素中最小值和最大值。

    Hash操作
    hSet
    $redis->hSet(‘h’, ‘key1’, ‘hello’);
    向名称为h的hash中添加元素key1—>hello

    hGet
    $redis->hGet(‘h’, ‘key1’);
    返回名称为h的hash中key1对应的value(hello)

    hLen
    $redis->hLen(‘h’);
    返回名称为h的hash中元素个数

    hDel
    $redis->hDel(‘h’, ‘key1’);
    删除名称为h的hash中键为key1的域

    hKeys
    $redis->hKeys(‘h’);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所有键

    hVals
    $redis->hVals(‘h’)
    返回名称为h的hash中所有键对应的value

    hGetAll
    $redis->hGetAll(‘h’);
    返回名称为h的hash中所有的键(field)及其对应的value

    hExists
    $redis->hExists(‘h’, ‘a’);
    名称为h的hash中是否存在键名字为a的域

    hIncrBy
    $redis->hIncrBy(‘h’, ‘x’, 2);
    将名称为h的hash中x的value增加2

    hMset
    $redis->hMset(‘user:1’, array(‘name’ => ‘Joe’, ‘salary’ => 2000));
    向名称为key的hash中批量添加元素

    hMGet
    $redis->hmGet(‘h’, array(‘field1’, ‘field2’));
    返回名称为h的hash中field1,field2对应的value

    redis 操作相关
    flushDB
    清空当前数据库

    flushAll
    清空所有数据库

    randomKey
    随机返回key空间的一个key
    $key = $redis->randomKey();

    select
    选择一个数据库
    move
    转移一个key到另外一个数据库
    $redis->select(0); // switch to DB 0
    $redis->set(‘x’, ’42’); // write 42 to x
    $redis->move(‘x’, 1); // move to DB 1
    $redis->select(1); // switch to DB 1
    $redis->get(‘x’); // will return 42

    rename, renameKey
    给key重命名
    $redis->set(‘x’, ’42’);
    $redis->rename(‘x’, ‘y’);
    $redis->get(‘y’); // → 42
    $redis->get(‘x’); // → `FALSE`

    renameNx
    与remane类似,但是,如果重新命名的名字已经存在,不会替换成功

    setTimeout, expire
    设定一个key的活动时间(s)
    $redis->setTimeout(‘x’, 3);

    expireAt
    key存活到一个unix时间戳时间
    $redis->expireAt(‘x’, time() + 3);

    keys, getKeys
    返回满足给定pattern的所有key
    $keyWithUserPrefix = $redis->keys(‘user*’);

    dbSize
    查看现在数据库有多少key
    $count = $redis->dbSize();

    auth
    密码认证
    $redis->auth(‘foobared’);

    bgrewriteaof
    使用aof来进行数据库持久化
    $redis->bgrewriteaof();

    slaveof
    选择从服务器
    $redis->slaveof(‘10.0.1.7’, 6379);

    save
    将数据同步保存到磁盘

    bgsave
    将数据异步保存到磁盘

    lastSave
    返回上次成功将数据保存到磁盘的Unix时戳

    info
    返回redis的版本信息等详情

    type
    返回key的类型值
    string: Redis::REDIS_STRING
    set: Redis::REDIS_SET
    list: Redis::REDIS_LIST
    zset: Redis::REDIS_ZSET
    hash: Redis::REDIS_HASH
    other: Redis::REDIS_NOT_FOUND

  • convert -resize 命令用法 {%} {@} {!} {<} {>} {^}

    1. 默认时,宽度和高度表示要最终需要转换图像的最大尺寸,同时Convert会控制图片的宽和高,保证图片按比例进行缩放。
    如:convert -resize 600×600 src.jpg dst.jpg
    转换后的dst.jpg的图片大小(宽度为600,而高度已经按比例调整为450).
    2.如果需要转换成600×600,而图片无需保持原有比例,可以在宽高后面加上一个感叹号!.
    如:convert -resize 600×600! src.jpg dst.jpg
    3. 只指定高度,图片会转换成指定的高度值,而宽度会按原始图片比例进行转换。
    如:convert -resize 400 src.jpg dst.jpg
    转换后的dst.jpg的图片大小(宽度为400,而高度已经按比例调整为300),和例1有点类似。
    4. 默认都是使用像素作为单位,也可以使用百分比来形象图片的缩放。
    如:convert -resize 50%x100%! src.jpg dst.jpg 或者convert -resize 50%x100% src.jpg dst.jpg
    此参数只会按你的比例计算后缩放,不保持原有比例。(结果尺寸为100×150)
    5.使用 @ 来制定图片的像素个数。
    如:convert -resize “1000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115×86),图片保持原有比例(115×86= 9080 < 10000)。
    6.当原始文件大于指定的宽高时,才进行图片放大缩小,可使用>命令后缀。
    如:convert -resize “100×5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67×50),图片保持原有比例。
    如:convert -resize “100×5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100×50),图片不保持原有比例。
    7.当原始文件小于指定的宽高时,才进行图片放大转换,可使用<命令后缀。
    如:convert -resize “100×500<” src.jpg dst.jpg 或者convert -resize “100×10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和src.jpg大小相同,因为原始图片宽比100大。
    如:convert -resize “600×60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600×450),图片保持原有比例。
    如:convert -resize “600×60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600×600),图片不保持原有比例。
    8.使用^命令后缀可以使用宽高中较小的那个值作为尺寸
    如:convert -resize “300×30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400×300),图片保持原有比例,(300:300 < 200:150,选择高作为最小尺寸)。
    如:convert -resize “300×200^” src.jpg dst.jpg
    此命令执行后,dst.jpg图片大小为(300×225),图片保持原有比例,(300:200 > 200:150,选择宽作为最小尺寸)。